战俘日记 : 1940-1945
【法】 路易·阿尔都塞
链接: pan.baidu.com/s/1ThJS65T61gdQqIkOq0BDFg?pwd=3qh4
提取码: 3qh4
编辑推荐
这本《战俘日记:1940—1945》是法国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的两部重要遗著之一,也是首次发行的中译本。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阿尔都塞对当代众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变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福柯、德里达、朗西埃、巴利巴尔等当代理论绕不开的思想家都曾是他的学生。
阿尔都塞的理论洞见不仅影响了法国本土的思想界乃至政治界,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经久不衰的回响。然而当我们阅读阿尔都塞的理论时,当我们思考“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或“唤问”的概念时,如果我们想获得更深入的理解,我们必须将作为一个“人”的阿尔都塞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政治立场等纳入我们的思考范畴。在这本《战俘日记:1940—1945》中,我们可以最直接地看到那个年轻的、刚被巴黎高师录取就沦为德国战俘的路易·阿尔都塞亲笔记下的一切:遭遇、思考、与马克思主义者的交往、阅读、与亲友的通信、充满无奈或愤怒的牢骚……这些不仅向我们展现着青年阿尔都塞的人生经历,也显现着日后成熟的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种种端倪。
内容简介
作为20世纪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1940年6月,年仅22岁的路易·阿尔都塞被俘,1941年1月被送往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的第XA号战俘营。他作为编号70670战俘,在那里一直呆到1945年5月,出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路易·阿尔都塞带回了三本笔记本,记录并评论了他在战俘营的生活经历、他与战友的讨论、他的感受、他的阅读以及他在哲学、宗教、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思考。通过这些笔记,我们可以了解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可以追踪他疯狂的最初迹象。这部《战俘日记》还摘录了他与亲友的通信以及在营地出版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位真正的作家。
申宝策略-网上配资公司-可信的配资平台-网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